五千年文博园——文化产业 锻造转型引擎
·亲历者言·
沿着合界高速行驶,经过太湖出口时,一座精彩演绎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主题公园引人注目。这就是我省文化产业新亮点——五千年文博园,
错落有致的中华百工坊展现民间工艺的精彩,蜿蜒曲折的文化长廊渗透出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,庄重明亮的赵泰来藏品馆汇聚古今艺术藏品……徜徉在五千年文博园,令人震撼地感受到文化、历史、艺术的千年跨越。
“三年前,我被太湖县委、县政府‘旅游文化一体化’的理念所吸引,决定返乡创业,投资18亿元建设占地1200亩的五千年文博园项目。 ”五千年文博园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朱林寿回忆说。朱林寿认为,把“待字深闺”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吸引游客的文化旅游产品,首先要以艺术的形式再现。文化往往藏而不露,艺术却无时不在张扬个性、彰显特色。一件美的艺术作品养眼养心,能够潜移默化地传递文化信息。中华传统五千年文化,既可以浓缩成一套厚厚的丛书,也可以像今天这样立体地展现在人文气息浓郁的文博园里。
朱林寿介绍说,五千年文博园已成功跻身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、国家4A级旅游景区,自今年5月试运营以来,累计接待游客60多万人,实现门票收入近1600万元,综合收入2000多万元。
·亮点回眸·
文化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。省属文化企业跨区域、跨行业、跨所有制发展迈出新步伐,销售收入和利润额持续攀升。文化项目建设持续升温,2011年列入“861”行动计划的文化产业项目256个,总投资2036.13亿元,截至11月底,已完成投资138.59亿元。新兴业态发展势头迅猛,以合肥、芜湖两个国家级动漫基地为主干,以马鞍山、淮南、池州动漫集群为重点的动漫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,动漫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,原创动漫《淮南子传奇》荣获中国动漫最高奖“美猴奖”。文化“走出去”方兴未艾,文化产品和服务输出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,初步实现了由单纯版权贸易到实物出口、由文化贸易到在境外兴办实体的转变;省属演艺院团走出国门演出600余场;外宣窗口阵地发展到23个,覆盖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,居全国前列。
·记者点评·
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,需要做大做强一批“徽”字号文化航母,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集群,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化、集约化、专业化水平,加快融合发展、转型发展、跨越发展步伐。
——摘自《安徽日报》2011年12月30日T7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