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广播网:大山里飞出的金点子——文博园背后的创业故事 - 文博快讯 - 五千年文博园
安徽广播网:大山里飞出的金点子——文博园背后的创业故事
浏览次数:1719   发布时间:2012-01-11

    在一座荒山上开垦出文化主题公园,远离城市建筑文化产业示范基地,山里孩子朱林寿从无到有,于一片无人问津的土包儿上锤筑出五千年文博园。这背后,他从兴趣到责任,不畏挫折,勇于进取,将文化平台搭建的越来越高,成为大山里的金项目。

  每天清晨,在五千年文博园里,都能看到一个骑在电瓶车上在园里查视的瘦弱身影,他就是文博园的董事长,今年才38岁的朱林寿。

  文博园导游,参与一期工程建设的李徐芳说:“我们朱总有汽车,但平时都骑着这个小电瓶车上山,看山上的根雕建筑还有哪些需要修改的,已经骑坏好几辆电瓶车了。”

  作为太湖本地人,朱林寿怎么会想起在大山里做大规模的文化主题公园?荒山里能吸引到对文化、历史感兴趣的游客吗?朱林寿说,这最初源于他自己对文化的爱好:“一期工程全部是我自己创作自己规划自己投资的,所有的大型建筑脚本都是我自己画的,因为我7岁开始画画,11岁起开始自己学根雕,对这个感兴趣,做大了自然会吸引到游客。”

  兴趣固然重要,但起步是艰难的,资金如何到位?土地如何拿到?从无到有仅靠兴趣难以为继。2008年,穷孩子出身的朱林寿拿出自己在深圳、苏州打工攒下的第一桶金,先干了起来:“我开始当兵,当完兵之后我就去深圳打工卖报纸,后来去苏州一个外企,这里应该说是我积累的地方,看各类工艺品,后来去安庆开了个文化馆,应该算是第一桶金吧。就用这个钱干的。”

  政府部门本着谨慎的态度,对这个白手起家的山里郎最初是不信任的:文化主题公园在太湖能做起来吗?朱林寿说,当时他受到很多人质疑,大家觉得他的规划无疑是“痴人说梦”,即便建起来也不会有人来,打不开知名度。但朱林寿没有放弃,他能做的只有把图纸上的规划变成实在的一砖一瓦。被朱林寿百折不挠的坚持精神和建设进程所折服,从2009年开始,政府与朱林寿的关系也开始改变:“是个逐步加深信任的过程吧。现在一期投资7.2个亿,政府是供应了160亩土地;二期现在预计投资10个亿。包括将剩下的100多亩土地也全部划为休闲用地,还奖励了4万块钱。”

  现在,当地和上级政府对五千年文博园是从政策、土地、税收、环保等各层面全方位支持和推动。朱林寿说,能支撑他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将五千年文博园做成我省最大文化产业工程,最关键的就是不抛弃、不放弃和坚持独创的精神。今年6月起,五千年文博园二期工程开建,朱林寿说他最坚持的还是独创。五千年文化团团长江皓说:“朱总说最关键的就是要原创,用自己的创意,不要抄或者复制其他人的,否则我们的文化产品和其他公园就没有区别。很有闯劲,我很佩服他。”

  朱林寿说,他曾经什么困难都不怕,现在有了各方支持,更要继续将五千年文博园做大做强,成为全国最一流的“中国文化主题公园”,用文化产业拉动镇里乃至全省经济发展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摘自安徽广播网2011年12月29日
















关注官方微信

版权声明 | 设为主页 | 联系我们 建议使用IE9以上的浏览器、360极速模式下访问

皖公网安备 34082502000092号

安庆市五千年文博园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© 版权所有 皖ICP备10009641号 技术支持:商网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