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石馆主要展藏鱼类、鸟类、昆虫类、爬行类和植物类等化石。它们是远古生物死亡后,没有腐烂消失的骨、角、齿等硬体部分,在经历一番“石化作用”后,逐渐形成的。这些化石在研究地质发展史、古生物及气候方面的演变过程,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。同时具有很高的收藏和观赏价值。
化石展品主要有:恐龙蛋化石 、三趾马、鱼龙 、和政羊、铲齿象化石阵列、剑虎、孔子鸟、始祖鸟、三叶虫 、茂名龟化石、海百合 、菊石化石、珊瑚化石、腕足类化石、义马银杏化石、鱼化石、鹦鹉嘴龙 、猛犸象 、珊瑚化石。
幻龙是远古时期鳍龙类的一种,属三叠纪时期动物,据今达2.43亿年,它们体型大小不一,最小的只有36厘米,最大的长达6米。幻龙有点象鳄鱼,都有扁长型的尾巴和四条短腿,有锋利的牙齿。嘴里长满钉状尖牙的巨头幻龙是著名的“海洋杀手”。它们长约4米,是最古老的海洋爬行动物之一。尽管幻龙天生是水栖动物,但它们还是很喜欢到陆地上来晒太阳的,到了繁殖季节,母幻龙也象海龟一样拖着沉重的身体到沙滩上来产卵。
木化石是几百万年或更早以前的树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后,木质部分被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硅交换而成的树木化石。它形似木而非木,似玉而非玉。因此,又称为树化玉。产于新疆奇台的硅化木化石长达3.8米,根部直径达1.2米,是当今极为罕见的巨型化石,为目前发现的最长的硅化木。
树化玉的形成需要极其苛刻的地质环境条件,古生物化石形成的概率仅为百万分之一,能形成树化玉的概率更低。同时木化玉以其特殊身价不但展示出玉石富贵,同时美丽的年轮和树皮的沧桑记录着丰富的历史信息。这让它同时具备了很高的经济价值、 观赏价值和科考价值。
玉螺是螺类的一种,海水生活。俗名,潮汕、肚脐螺、蚶虎。分布很广,热、温、寒带均有其踪迹,大多在潮间带中、下区及基准面的附近的泥、沙底栖息。螺外表呈球状,壳口为半月形。它们的斧足极为发达,可包被贝壳,其作用和锄头差不多,可用来挖掘泥沙,使身体埋于沙中。玉螺的触角呈三角形而扁平,前端尖,眼和视觉已退化,吻长能伸缩。这种动物均为肉食性动物,以双壳类软体动物或者其它动物为食。
燕子石,也叫蝙蝠石,学名叫三叶虫化石。三叶虫(TRILONITES),属古生节肢动物,生于海底,种类繁多,大小不一,从一厘米至一米,生于寒武纪(6亿年)至奥陶纪(4.5亿年)最盛,“三叠纪”晚灭绝(1亿8千万年)。
扬子贝产于中国南方中奥陶统。在我国扬子台地广泛分布,是该地区中奥陶统的一种代表性化石。很长一段时间以来, 扬子贝被认为是扬子区的特有分子。最近的研究表明,它在塔里木、土耳其、哈萨克斯坦等地的中奥陶世地层中也有零星分布。
壳体近方圆形,铰合线稍短于最大壳宽。主端钝圆。两壳双凸型,背壳凸度稍大。铰合面上有三角孔。